想让孩子感觉幸福? 研究:「1方式」就能提升

家中孩子在暑假期間使用螢幕時間是否變更多?根據一份2022年5月發布於《BMC兒科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當孩子們參與課外活動,如運動、音樂課或與朋友的休閒聚會時,幸福感會提升,當花時間在社群媒體或電玩上,幸福感會降低。

September 5, 2022
選擇語言:
TEEPR原創
採訪報導
綜合報導
編譯
特稿

【健康医疗网/记者林怡亭报导】家中孩子在暑假期间使用萤幕时间是否变更多?根据一份2022年5月发布于《BMC儿科期刊》的研究指出,当孩子们参与课外活动,如运动、音乐课或与朋友的休闲聚会时,幸福感会提升,当花时间在社群媒体或电玩上,幸福感会降低。

廣告1

 

影响幸福感关键 在于参与较正向课外活动

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董旭英说明,儿童青少年使用社群媒体或电玩等萤幕活动时,可能让他们认为是主角可以掌控世界,事实上虚拟世界是无法弥补真实世界的不足。上述研究重要观点是,真正影响其幸福感并不在于本身的社经地位,即便低社经背景的孩子有参与较正向的课外活动,也能提升幸福感。所谓较正向的课外活动指的是孩子自己喜欢的,或活动中有正向指导者,能规划引导活动并从旁监督。

 

强调竞争、升学而安排 恐演变为压力

董旭英所长说,台湾目前108课纲的教育制度,强调的是素养,指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和面对未来挑战,应该具备的知识、能力及态度,并能将这些元素实践在生活上。课外活动正是能彰显素养的最佳场所,例如团体运动不仅可培养合作、人际沟通,甚至是角色责任的承诺及带来自我挑战,而正规的课程是较难实现的。他提醒师长要为孩子适时安排正向的课后活动,不过于强调竞争,也不要为了升学或学习历程而去安排,正向力反而会失真而演变为压力。

 

与孩子沟通与约定 需考虑自己习惯与可行方式

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说明,孩子的萤幕使用时间的确需要靠父母的提醒,可透过沟通与约定,而和孩子讨论的过程,也是学习时间管理,和孩子会有讨价还价,甚至争执,但是必须立下双方都同意的方式,然后依照结论执行。叶雅馨主任强调,家长在孩子习惯养成前必须配合孩子的作息,需先考虑自己的习惯与承诺可行的方式,和孩子一起在运动或户外活动上增加亲子共享,或也让孩子体会到习惯养成的不易及家长的用心。

以上内容由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

贊助影片
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

TEEPR 亮新聞著作權聲明:非法抄襲TEEPR 亮新聞網站請注意,本站所有內容皆由自家TEEPR 亮新聞 編輯撰寫,並非如非法內容農場複製貼上。本網站之文字敘述、圖片、影像視聽及其他資訊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如侵權將立刻請臉書封鎖專頁。微改標題、圖片、前段,仍然抓得到!
分類:知识, 亲子
加入粉絲團! 想让孩子感觉幸福? 研究:「1方式」就能提升留言按此 好友人數分享! 好友人數加入好友
廣告
廣告